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附近出现一架疑似无人机的飞行器引发市民驻足观看,有目击者称,该飞行器以约200米高度飞行了约15分钟,机身呈流线型,表面有类似摄像头装置,随后,武汉市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回应称,该飞行器系某科技公司正在进行"城市空中交通测试",属于合法备案项目。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测试区域已被临时封闭,周围有安保人员值守,据测试方介绍,该机型采用L4级自动驾驶技术,最大航程达200公里,可搭载5G通信模块,测试数据将用于完善《武汉市低空飞行管理规范》。
航空安全专家王教授指出,随着《民用无人机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实施,类似测试需提前30日向空管部门提交飞行计划,目前武汉已建立包含12个临时起降点的城市空中交通试验区。
市民张女士表示:"看到飞行器悬停时确实有点紧张,但听说有备案觉得安心。"另一位市民则质疑:"测试区域离居民区太近,万一出现技术故障怎么办?"
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协会秘书长陈伟透露,2023年武汉已批准23个商业无人机项目,涉及物流、测绘、影视拍摄等领域,未来三年,武汉计划建成覆盖全城的低空交通网络。
测试已结束,飞行器已返航,市监局表示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完善相关法规,对于市民关心的安全问题,测试方承诺所有飞行均在5G信号覆盖范围内,并配备双冗余控制系统。
这场"空中邂逅"不仅折射出武汉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探索,也引发公众对新兴技术安全性的深度思考,正如王教授所言:"城市空中交通是未来趋势,但需要建立更透明的监管体系,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