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球直播 > 正文

永不缺席的伙伴,解码进博会上的全勤生现象

在进博会这个全球瞩目的开放平台上,总有一些身影年复一年地出现,他们带着前沿科技、优质商品和合作诚意,成为展会上最熟悉的"常客",这些连续参展的企业,被媒体称为"全勤生",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书写着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与中国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全勤生"的特质:扎根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 这些企业往往具备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参展周期稳定,多数企业连续参展超过5年,部分甚至从首届开始就没有缺席;二是展品聚焦中国市场需求,从智能制造到绿色能源,从医疗健康到数字科技,始终围绕中国产业升级方向调整展品结构;三是合作成果显著,累计签署超千亿美元订单,建立数百个合资企业,形成深度绑定产业链。

以德国西门子为例,作为工业4.0的代表企业,已连续8年参展进博会,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更与中方企业联合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电表和能源管理系统,这种"技术适配+本土化创新"的模式,使其在华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全勤生"的密码:中国市场的独特吸引力 这些跨国企业持续参展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深刻判断,中国超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持续扩大的开放政策,构成了强大的磁力场,日本电装(Denso)自2018年首次参展以来,累计签约金额超过120亿人民币,其中国区CEO在采访中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我们必须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进博会提供的"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平台,成为跨国企业验证市场、调整策略的重要试验场,美国通用电气每年通过进博会发布亚太区创新产品,2023年展出的智能风机技术,正是基于对中国西部新能源基地的实地调研。

"全勤生"的启示:构建新型全球化合作范式 这些企业的持续参与,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传统"中心-外围"的贸易模式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共享+市场共生"的新型合作模式,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连续三年在进博会展示氢燃料电池技术,其中国团队不仅参与展示,更主导了本地化供应链建设,将韩国核心技术与中国产业链优势深度融合。

随着RCEP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越来越多跨国企业选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支点,法国电力集团(EDF)在进博会设立氢能专区,正是为了对接中国"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投资机遇,这种战略选择,预示着全球产业链正在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新的价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