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东北大米产地为广州"的网传信息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回应称,经核查,目前广州市场上销售的东北大米产地标签存在标注不规范问题,实际生产地仍为东北三省,该回应一出,立即引发消费者对农产品产地标识真实性的讨论,也折射出地理标志保护与市场监管的复杂关系。
事件背景可追溯至2023年初,某电商平台出现部分商家标注"广州生产"的东北大米产品,引发消费者质疑,市监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部分商家为规避区域标识限制,通过"产地模糊化"手段误导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涉事企业均持有正规生产许可证,产品本身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专家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的"标识乱象",据《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包装需真实标注生产地、产地等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利用"产地加工"、"物流中转"等模糊表述规避监管,以东北大米为例,其生产链涉及种植、仓储、运输等多环节,广州作为交通枢纽,确实存在仓储中转现象,但直接标注广州为生产地并不符合规范。
市场监管部门强调,已对涉事企业进行约谈教育,并要求立即整改,目前全市已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项检查,重点整治虚假标注、地域标识滥用等行为,消费者可通过"食安查"APP查询食品溯源信息,或拨打12315投诉举报。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金名片",其保护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协同,市监局表示,将建立"产地溯源-标签审核-市场抽查"全链条监管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学会识别正规溯源信息,既是维护权益的关键,也是对优质农产品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