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家锅"老厂区斑驳的砖墙上,一面镶嵌着三十年工龄纪念铭牌的荣誉墙格外醒目,这些镌刻着姓名和日期的铜牌,记录着一代代工匠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岁月,随着企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十余名退休老员工主动重返岗位,组成"银发智囊团",用毕生技艺为企业纾困解难。
"看到新一代年轻人凌晨三点在车间调试设备,我这心里实在不落忍。"今年62岁的张师傅是厂里第一代锅炉工,退休前将毕生经验记录在《锅炉运行日志》中,面对智能化改造中的技术瓶颈,他连续两周驻守车间,逐页对照新旧设备参数,最终制定出兼具安全性和效率的过渡方案,类似的情况在铆焊车间同样上演,68岁的李师傅带领青年技工优化工艺流程,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数控技术结合,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
企业为老员工们建立了"双轨制"返岗机制:既可以在技术顾问岗位上发挥余热,也可选择参与"传帮带"项目培养新人,退休五年的王工每周三固定来厂,带领团队完成12项技术革新;而刚退休的周师傅则化身"技能导师",通过VR模拟操作系统帮助新员工掌握精密仪器维修技艺,这种"返聘不坐办公室,指导不拿报酬"的特殊模式,已累计解决技术难题47项。
"老员工的经验就是活的企业史。"企业党委书记陈明在全员大会上动情地说,"他们不仅是技术宝藏,更是企业文化最生动的诠释。"为此,企业特别设立"匠心传承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员工进行表彰,并将他们的故事编入《企业精神谱系》,在最近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中,三代员工同台演示传统技艺的场景,成为展示企业百年传承的重要窗口。
这些银发工匠的回归,正在重塑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当年轻人追求效率与创新时,老员工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效率源于对品质的坚守,真正的创新需要扎根于传统,他们布满老茧的手掌与年轻工程师的触控屏相映成趣,诠释着制造业传承与突破的辩证统一,正如企业转型纲领中写道的:"让经验有尊严地存在,让传统有现代地延续。"